李恩元:用一生书写“实事求是”
2013.05.10         浏览量:31296

文/许懿方 崔兰溪

 

【人物名片】

李恩元,1927年12月出生于四川自贡市,研究员。1951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毕业后留校。在读和留校期间担任工学院党支部书记、北大党委委员。1952年至1982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水利系、工程力学系、工程物理系等院系党委书记。1983年至1984年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院长。1987年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1992年离休。

 

 

【寄语】

祝北大工学院越办越好!

 

炎夏的午后,我们推开了李恩元老师的家门,同行的还有黄文一女士,比老先生晚两届的工学院师妹。和所有老一辈知识分子一样,李老师的家中陈设简单、老旧,满墙的字画带来扑鼻书香。在黄女士与李恩元的寒暄中,仿佛看到了历史交错的痕迹,时光倒流回到几十年前,他们初相见时的青春年华。我们默默地端详着这位年事已高、头发花白,但精神依然矍铄的老先生,满怀期待地想知道关于他更多的故事,那些沉寂已久的历史,和老北大工学院不朽的诗篇。李老师夫人泡的茶散发出淡淡清香,水中茶叶不停地旋转中,我们开始了对历史的探访。

 

(一)

 

  抗战胜利后,1946年北京大学从昆明迁回北京,当年十月,李恩元成为北大先修班的一名学生,1947年入读北大工学院。

  “那时我选的是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一年级在东城沙滩理学院上课,住在沙滩红楼,二年级才到西城端王府。当时北大文、理、法学院在沙滩,工学院在端王府,医学院和其他院系都分散在北京各个地方。”这是李恩元对北大工学院最初的记忆。

  李恩元从重庆考来北大,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北大、清华在重庆设了招生点,李恩元报了名。考上之后,他与同伴从重庆坐轮船到上海,又从上海坐轮船到塘沽,最后才来到北京,几经辗转。“那时候坐轮船,前后走了快一个月,很不容易。”李恩元说。

  “本来我想念文科,但是1947年有了工学院,我就找教务长签字改念工学院。”这样的选择或许与时代有关,李恩元轻描淡写说道。就这样成了一名彻彻底底的工科生,李恩元也开始了他在北大的求学之路。

 

(二)

 

  北大求学生活快乐而充实。“各门课程考试的平均分数只要过70就有奖学金,我都过70,每学期如此,家里也没有太多负担。” 李恩元欢快地回忆道,学生住宿也很自由,宿舍由自己选,他选择住到了红楼。

  “那个时候,除了学习就是参加学生运动。”李恩元参与了很多学生活动,也是学生运动的骨干。提起学生运动,他记忆犹新。“当时大学生进行反饥饿游行,每个学生每月得到国民党三分之二袋面粉的补助。我们就把多余的面粉卖了,卖的钱拿来买油印机、印传单,进行反蒋、反内战宣传。北大工学院的队伍都很积极,沙滩和工学院都是进步力量雄厚的地方。”

  除了求学,李恩元的职业生涯也始于北大。1948年入党,1950年还是学生的李恩元便做了工学院的党支部书记,同时是北大党委委员。“我那时候一边念书一边做党的工作,工学院所有教工和学生党员建立一个党支部,当时胡启立是支部委员。北大工学院党员人数少,每个系都由党员来做教师、学生的工作,有的教师的工作也是由学生党员来做。工学院化工系从美国回来的名教授傅鹰,我就直接负责做他的工作。”

  “解放初期,有一些教师比较崇美、亲美,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周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对北京高校教师做了两天报告,晚上有晚会唱京戏,毛主席去看了。这些我都参加了。工学院的教师都积极参加运动,其中傅鹰成了思想转变好的典型,到清华,到沙滩,到各地作报告。”回忆往事,一切历历在目。

  1951年,李恩元完成学业,留校继续从事党的工作。其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三反、五反等运动不断。

 

(三)

 

  随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李恩元到清华大学担任党委常委,负责统战工作,主管各系党的工作与学校工会工作。李恩元介绍,清华工会是1953年重新恢复建立的,当时校长蒋南翔要求对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通过团的系统来做;要求把工会做成大统战,教师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工会系统来做,团结百分之百。学校党委安排了许多党外人士包括一些老教授做工会工作,培养了大批积极分子。系和教研室的工会负责人参加系、教研室的核心。系有一位副书记负责工会工作,教师和职工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都由工会按排,组织生活普遍过得很认真。这种架构,其他学校表示很难做到。”李恩元说。

  在一次有全国各高校工会负责人参加的全国教育工会会议上,李恩元介绍了清华的做法,当时全国教育工会主要负责人主张学苏联搞“生产会议”,对清华的做法当场发生争论。后来中宣部找李恩元了解后,明确讲清华的做法是对的。

 

(四)

 

  李恩元1951年从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组毕业,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清华大学工作,之后的30年中,任清华党委常委、水利系、工程物理系、工程力学系等院系党委书记,办过水利、机械、原子能、力学等类专业。

  虽然水利专业出身,但李恩元一辈子搞水利业务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去清华的头几年。

  如今李恩元已85岁,说起当年组织学生毕业设计,设计华北第一大水库密云水库的情景仍然精神抖擞,一切历历在目。

  “我知道密云水库蓄不满,再大的水也蓄不满。留的余地很大,保险系数很高!一点问题都不能出,一出了问题,北京东部、通县那一带就完了,天津也淹了,那不得了。”李恩元这样形容密云水库对设计的高要求。

  1958年,正值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跃进,破框框,放卫星,大搞教育革命,清华一些系都停课了。李恩元一直琢磨水利系8字班(1958年毕业班)的毕业设计怎么搞。

  “苏联的毕业设计是模拟的、假的,不解决什么问题,最后答辩通过一下就可以了。那时候是完全学苏联照搬。搞教育革命,我们觉得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要找突破口,就要从毕业设计承担真实的工程任务入手,真刀真枪。”李恩元说。

  1958年初,李恩元和当时的系主任张任为此找到水利部,寻找做毕业设计的工程项目。水利部刚好有一个难题,密云水库要动工,但是北京设计院承担不了设计任务。他们当即为水八班毕业设计承接了这一设计任务。此外,还有一些中小水库任务。

  2003年,凤凰卫视为录制清华老校长蒋南翔诞辰90周年的专辑,专门找李恩元谈密云水库的事情。他说那时候正大搞教育革命,“选择真刀真枪进行毕业设计做为突破口,能反馈检验各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进而促进带动整个教育系统深化改革。”说起教育理念,李恩元颇有些激动。

  “设计密云水库责任太大了,密云水库一出事,问题就大了!”有人甚至说要坐“班房”。清华水利系内部引起了极大争论。最后开展了个辩论就叫“上马之争”。

  副系主任张光斗刚从苏联回国,也提出反对。那时候水利系内真正搞过工程的教师很少,包括张光斗,也只在四川搞过很小的水电站,教师这样,学生更不用说。“设计密云水库的确风险很大,不同意见自有他的道理,完全可以理解。”李恩元说。

  “后来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敢于这样干?”李恩元说,这得益于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刘仁说的一句话:“别人热的时候你要冷一些,别人冷的时候你要热一些。” 李恩元在上马之后,由热变冷,采取了“冷”的措施,并且是彻底的“冷”。李恩元在密云水库教师学生动员会上宣布:“密云水库设计,一,不搞技术革命;二,不破框框,要完全按国家规范设计,有系列规范;三,学生毕业设计在教师辅导下进行,建立层层审核责任制,学生按教学要求轮换作业,由教师辅导组负责实施。” 同时,为确保密云水库安全,万无一失,核定按照抗八级地震设计,九级校核,即可抗九级地震,有历史资料记载八级地震在密云出现过;水库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校核。北京设计院提供了全部地质、水文资料。这样,按国家规范设计,教师辅导学生独立查资料、查规范,同时,电机系、土木系、建筑系分别派来教师,再在北京设计院派来工程师帮助下,设计顺利进行。大家积极性很高,进展很快,水8班半年的设计,一般设计院要两年。这样,密云水库得以在58年秋按期动工。

  1958年修的水库,在河南有一次发大水垮了很多,而同时期修建的密云水库如今仍在使用,而且离当初设计的66米高,44亿立方米的库容还差很远。

  工程设计,设计院是分工设计,岗位单一,而学生设计按教学要求则要求轮换作业,从原始资料到规划、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学生都要掌握,在轮换中实行相互校核,组织工作非常繁重。所以当时的口号叫“真刀真枪、按人头算”,即每一个学生都要达到教学要求。最后每人完成五张大图纸,还要经过答辩委员会的答辩。

  密云水库按期动工,20万民工,1万解放军昼夜施工。8字班学生毕业了,9字班接力做设计。派出多批由教师学生组成的“设计代表组”驻工地,任务是:一按图纸施工,二检查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返工。学生轮流去工地现场,教师也是轮流去。周总理看了水8班毕业设计展览,赞赏不已,时任清华校长蒋南翔也在《红旗》杂志发表文章《真刀真枪毕业设计》,后来引起全国学习。

从清华到密云水库工地100多公里。李恩元1958年就有了驾驶执照,他有时不带司机,自己把清华汽车班的车开出去,2个小时到达工地,平均两天去一趟。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密云水库工程指挥部要反右倾,提出要修改设计,要缩小水库大坝剖面,减少土方量,以加快施工进度。指挥部文件和工地报纸要批清华设计右倾。李恩元和清华党委负责人到市委,和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万里辩了一天,问题没有解决,最后经水利部报到周恩来总理那里,在周总理指示下,才按原设计继续施工。

  密云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周总理专门组织中央各部部长坐火车去密云水库看看,说密云水库跃进是成功的,李恩元陪同前往并讲解。

  李恩元反复说到一句话:“别人热的时候你要冷一些,别人冷的时候你要热一些”。他说,这是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仁的话,自己十分认同,他觉得“很符合辩证法”。刘仁的思想,对李恩元影响很大。

  全国都知道,密云水库设计是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的集体成果,后来竟有人宣传是某人设计的,那不是太荒唐了么!                                                                                                                                                                                                                                                                                         

  密云水库最终于1960年建成,直至今日,该水库担负着供应北京、天津及河北省部分地区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任务,成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

 

(五)

 

  和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李恩元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他参加过四清,住过“牛棚”。1970年,李恩元正拖家带口在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突然被通知回校。

  “清华在搞汽车厂,搞教育革命,《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文章讲毛主席亲自抓,厂带专业,生产727汽车。”

  “那时候清华全校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在集中建汽车厂,生产727卡车。”

  李恩元被调回校做清华汽车厂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是军代表)、革委会主任。妻儿以及有病在身的母亲都留在了鲤鱼洲。

  “大概是当时生产727汽车出了点问题,紧急调我回来要解决问题,那是全校第一号的任务。我根本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在下面就是天天劳动。”

  清华汽车厂由机械工程系(包括汽车专业),和多个车间组成。回来以后,李恩元就仔细了解了汽车生产的全部过程情况,包括机械工程系和汽车专业的全部情况。汽车出厂以后他就亲自驾驶去试车,晚上从清华开到八达岭,来回试。

  “这车性能相当好,马力比解放牌卡车大,驾驶、操作灵活,视野宽广,高速平稳,比解放牌汽车好。”但是,车的零件很多市场上买不到,都要自己生产,自制率太高。生产量小,成本高,卖一辆赔一辆。那时候是用手工敲打,工艺落后,废品率特别是发动机的废品率高。汽车是现代大生产的产物,这不是一个学校能够生产的,大企业才能生产。生产小量可以,但是要继续下去很难。

这样,到了1972年,出厂了100多辆汽车,北京街头可以见到727车的身影。

  一天晚上,迟群、谢静宜二人找李恩元谈话,他们问汽车厂怎么办?“不管他们什么态度,我直接了当地说‘下’。就是下马。”

迟、谢说能不能够下一部分,或者底盘保留,或者发动机保留。李恩元详细讲了意见,最后说:“只有全部下”。

  “你们问谁能批这个下马啊?我说谁也批不了!”没过多久,727汽车悄无声息地下马了。

  李恩元在北大工学院度过了完整的大学岁月,青春年少、思想飞速成长之时,北大给了他精神的养料。

  “设计密云水库,727汽车下马的事虽然发生在清华,但是教育思想的源头还是在北大。”随行的黄老师如是说。

(六)

 

  从1951年毕业留校,1952年转入清华,直到1982年后先后调往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任校长,李恩元直至离休,始终担任着党政领导的职务。而他最念念不忘的,恰是那段干业务,发挥所学之长的岁月。而北大工学院给予他的馈赠,远不止这些。

  探访结束,我们合照留念,李恩元的谦和与热情让后辈感受到了无可言说的温暖。那种工科生低调质朴的作风感染着我们,也像思想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留给后来人细细体味。北大是一片沃土,有人说“北大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化的东西,它是一种把所学知识统统忘光后剩余的东西,它无声无息地丰盈着人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地提高着人的层次和品位。人文素养的高低并不影响人的生存,但关系到生存的质量。一个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是力求完善自我的人,会闪现出一种内外兼修的全面发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