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寄语]致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土木系1950届 赵政声
浏览量:25509

“十字箴言”连着你和我——

致年轻的学弟学妹们

                  土木系50届校友    赵政声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大工学院取消建制,并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从此我们工学院的校友们在母校没有了基地,每次返校,都遐想着“什么时候工学院能在北大重建?”盼望了50多年,梦想真的成为现实,当2005年暑假期间,听到北大重建工学院的消息,真是欢欣鼓舞!  

我们和重建后的工学院的校友们,虽然年龄相差50多岁,但你们的青春气息感染着我们,我们之间是心连心的!我们衷心祝愿你们在建设新的工学院的征途上,成绩辉煌,为母校争光!

2010年初,我们土木系50届校友的组长梅祖武(也是北平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校友会常务理事)发来短信称,重建后的北大工学院院友会请老校友帮助为一句箴言——“为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作出准确、优美的英译文,梅祖武鼓励我完成这一任务,我自知英文底子不灵,又盛意难却,试译了一下,请教我的学长同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老院长,水力学专家陈椿庭先生。陈老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返国,任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水工室主任,曾指导我在他的实验室实习。陈老的道德与学问,享誉水利水电科技界,为人敬仰。陈老今年九十五岁,他收到我的请教信后,连续两天打电话赐教,最后以七个英文词汇审定:“Way,  for   Engineering,   Practice    first,    Innovation   best..” 。梅祖武和我将译文推荐给新的工学院参考。1月20日得知译文被选中,并对我们致谢。我们能为新的工学院贡献微薄之力,感到高兴!以后又得知2010年1月28日工学院院友会成立大会、2月5日庆祝工学院重建5周年的大会上、在工学院的刊物上,这句中英文的箴言在纪念会的大屏幕上、纪念刊物的封面上,都在重要的位置出现,似乎成了新的工学院的“院训”,我很高兴,也很赞成!

这十个中文字或七个英文字道出一个真理,客观世界的确如此!望眼今日祖国大地,看到西藏墨脱公路上的嘎隆拉隧道即将贯通,我国在高海拔土木工程的又一重大技术成就,正体现出实践为本,创新为上的“为工之道”。

这使我不由想起1947年冬至1948年春之间,胡适校长莅临我们工学院,给我们做的一次讲演。我只记得校长讲的为工之道在于“格物致知”,胡适校长的风貌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中。又想到北大季羡林教授的访台拜竭胡适先生陵墓后写的文章,我有如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一文中所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相隔半个世纪,祖国和老师对工学院的学子们最核心的教导竟是这么相通!甚至和祖国几千年来的文明相通!不由的引起我的深思!

年届95高龄的陈椿庭先生不是北大校友,但他为翻译这句箴言流露出的对晚辈的热爱和期盼,深刻印在我的心中!德高望重的陈老,虽然和北大工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没有同窗之谊,却有站在祖国、甚至世界高度的谆谆教导!

胡适校长的教导有如历史长河、陈老的教导有如恒定大海,纵横交错竞汇于一句箴言:“为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 “Way,  for   Engineering,   Practice    first,    Innovation   best.” 。想来,此箴言成为重建后的工学院的院训,有其历史的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

衷心希望母校发扬优良传统,超越前人,办成世界第一流的大学。工学院办成世界第一流的工学院!

督促我接受翻译任务的梅祖武是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的侄子,梅贻琦校长四个亲兄弟,各个精英,梅祖武学长也颇有伯父之风。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梅祖彦先生是梅校长的长子,专攻水利机械,不幸于2003年病故,生前编写了有关梅贻琦校长的文献(目录),当时只有一页多。余下的工作由梅祖武接续。截止年初,已完成目录达16页,文献达327篇,为供明年清华大学一百周年校史之用,也是他寄托对伯父的缅怀纪念之情,令人十分感动。他在百忙之中还关心着新的工学院,让我担任了如此有意义的翻译工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祖国广大人民对母校和工学院年轻的学弟学妹们的关心和爱护,甚为感人!

    盼望着重建后的工学院在世界科学前沿发出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