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位从北大走出去的母亲好友的经历
2015.07.17         浏览量:5604

    大概从我20出头(三十年前)起,就听母亲说起一个名字----崔春芳(以下称“崔学长”),在后来的岁月里,在很有限的机会中(日夜匆匆交替的空隙),我又好多回听母亲提及她与崔学长从前的故事:一同参加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全市(长沙市)共青团代表大会及岳麓山团省委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在长沙市又一村青少年宫),共同的志向,相互的关心、欣赏和爱慕,却因少年的青涩矜持和姑娘的羞怯踌躇,家境和政治背景的差异就此错过……直到今年5月18日,我父亲仙逝,极度悲痛的母亲自感人生短暂,生命脆弱,恐随时离去,又想到她此生的夙愿:找到他,见到他。


    从5月25日起,我带着急切而渴望的心情着手联系寻找崔学长事项。基本路径如下:

一、5月25日,通过与我有过工作联系的北大法学院毕业的邹红艳律师从该校校友办主任 (他亲自在找)那里第一时间得到崔学长电话号码049304967161,他还提供了与崔学长入学同班的包括魏庆鼎老师和张显林老师在内的近20位同学通讯录给了我。

二、5月28日,我趁京城出差空隙,按照通讯录的电话,我分别拨打了崔学长的同学马殿荣、崔国胜、丁伟国、陈受恒和董艳秋(唯一的女同学,她的记性很好)等近十位学长的电话,虽然他们都是76岁以上的年龄,却让我进一步获得了关于崔学长的点滴信息:南方人,名字取得像女孩,个头不高,吹得一口好竹笛,很聪明,好像去了美国…该班是1957年入学,1960-1962年由数学力学系又进行分科续读,之后可能分到流体力学专业去,为六年制学生……

三、5月29日,上午11点多了,北京大学校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兼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向英老师(当天在外地,为了我赴校找人沟通联系人并指路事宜,她的手机都打的没电了…)、信息管理系团委书记李杨老师、工学院助理院长李咏梅老师、工学院校友与基金管理办公室刘祺老师共同编织的爱心和责任的接力电话网,牵引着我搭乘的出租车和我急促的脚步来到了燕南园60号楼工学院院友会秘书处,经与刘老师共同筛选信息,反复联系多位学长后,居然,我们拨通了崔学长在德国家里的电话,与老人在电话里惊喜而激动地进行了一番对话……

四、5月30日,下午3:40,陪伴母亲在长沙坪塘一个新建的公园郊游散步,我再一次拨通了崔学长的电话,母亲终于与阔别53年少年时期的好友通上了话,我只看见她在简短的交流中老泪纵横,感慨万千……


    回望这戏剧般的寻人过程,每一个脚印都充盈着北大人的爱。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我们国家的这个百年学堂。今年CCTV-1开辟了以“为缘寻找,为爱坚守”为主题受众多百姓喜爱的《等着我》栏目,我多想再请北大人帮我母亲圆“见到他”的梦啊!我们家人也想告诉他:祖国和友人等着他,北大和校友们等着他。


   半个世纪寻老友,北大数据神威现。

   众人传递母校情,喜看人间梦成就。

 

                               粟发珍女士的女儿:冯奇

                             2015.7.15(农历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