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院友居理宁博士荣获“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奖
2021.11.01         浏览量:22765

2021 年10 月 28 日- 29 日,新一届亚太区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在世界科技青年论坛上重磅揭晓。35位在各自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或示范性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入榜。北京大学工学院04级力学系校友、悉尼大学高级讲师居理宁博士“凭借其独特的机械工程和生物力学背景,为凝血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的卓越贡献获此殊荣。

居理宁博士荣获“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奖

居理宁博士也是澳大利亚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ARC DECRA Fellow)、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Heart Foundation Future Leader - Level 2)获得者。他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并在创院院长陈十一院士的鼓励和推荐下前往美国深造。居理宁博士回忆在北大接受的本科教育,非常感谢在北大打下的扎实基础。工学院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和自由发展,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研活动,本科阶段的学习很好的培养了居理宁博士的数理基础和创新能力。在朱怀球教授的指导下,他得到了为期一年半的“校长基金”本科生科研项目的训练,并在朱怀球教授课题组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为后来进入力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赴美留学后,居理宁于2013年在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获得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师从国际生物力学专家朱承教授和美国工程院院士Larry McIntire教授。2014-2019年先后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血栓疾病研究和抗血小板新药开发国际专家Shaun Jackson教授。

居理宁博士通过将血流背后的机械力与其对血液蛋白和凝血细胞的影响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域,称为“机械生物学”。他的工作为凝血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居理宁博士致力于使用力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在单分子层面上解决心血管生物力学问题,他发明了一种名为生物膜力学探针 (Biomembrane Force Probe ,BFP)的纳米工具,能够在单分子水平上实时监测膜蛋白受体动力学,并捕捉细胞内瞬时发生的信号,一改传统单细胞力学生物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非实时性、求群体平均值的方法,实现在活细胞上同步获取力谱和钙离子信号,并将该单分子技术用于研究血小板在复杂血流动力学微环境下产生血栓的机制。

居理宁博士

之后,居理宁博士又不断地对这项开创性技术进行升级。为了在具有动态血流的生理背景下进一步开展血栓力学生物学研究,他利用其他尖端技术对 BFP 进行了补充,构建了4Ms策略:力学(Mechanics)、显微镜(Microscopy)、微制造,(Microfabrication)和小鼠模型(Mouse model),该方法集成了生物力学工程、成像、微流体和分子生物学。

 通过对一系列机械感应(“力感应”)蛋白质的世界领先发现,以及了解血细胞如何利用这些机械力传感器来感应循环系统中的力学信号,居理宁博士已经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能够及早、有效地预防和干预血栓的形成。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刊于1899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评选出 35 位 35 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创新者,共分为发明家(Inventors)、创业家(Entrepreneurs)、远见者(Visionarie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及先锋者(Pioneers)五大类,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中遴选出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涵盖但不限于生物技术、 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此份榜单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被认为最有才华、最具创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 35 位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

截至目前,该榜单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 20 余年,曾经的获奖者包括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 、基因技术 CRISPR 发现者张锋、前百度">百度">百度">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Paypal 及 Slide 创始人 Max Levchin 等。2010 年,这一全球权威榜单第一次进行区域性评选,现在已经拓展到了亚太地区、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